核心趋势量价等待
结论就一句话,很少有人能在没有指数和量的环境下,拉通赚钱,这与资金量级没有关系,没有那么多抄底,进阶需要的是打好顺势阵地战,足够了。也许会错过机会,但也过滤了足够的风险。
如果是练技术修炼本领,这种压制环境倒是提供了不错的土壤。前提是知道这是练手,而不是梭哈赌博。
看个人的喜好吧。
再说核心 10.12
拉通五月到十月的行情,要赚大钱就一点:顺势,核心,持股。
没有顺势,核心的高度受压制,且核心不断变换,所以很难持股获利。只能不断切换。但如果赚钱要靠高超的切换技术,其实是很难赚钱的。
对于核心而言,不管顺势逆势,都会有核心,大票不行,小票,业绩不行,垃圾,高度不行,超跌,就看资金捧谁。
那么如果不做核心,非核心更没有高度,更难赚钱。对提高技术和理解也没有帮助。
持股,
如果是核心,顺势持股容易出大牛,前面几个月都有大牛。
如果是核心,逆势持股高度出不来,就得跑的快,对换手量价的理解要求非常高。也是练手的好机会。
这段时间,没有行情,情绪核心不断变换,导致整个情绪没有高度,根本原因是指数和量没有持续性。
逆势非核心,跑的慢持股肯定大亏。
而在五月到八月的行情,不管是趋势核心还是情绪核心,怎么做怎么有。
如果说短线一定要做,不管是顺势还是逆势,仍然是核心为主。顺势持股核心,基本是多波。逆势持股核心不行就跑,很难二波。基本是一波折腾。
凡是远离顺势,核心,持股为主的技术,很难走出来。因为,资金量小,如果核心是小票,无所谓。但如果资金量大,核心成交很小,你怎么做都没啥意义,练手对大资金毫无意义。
逻辑说白了,就这么简单。
当然,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能不能识别核心,是最大的难题。
因为,逆势核心抗跌,顺势会有高度。持股来说,如果你卖出,那肯定是因为他不是核心或者高度预期不在。否则,卖出核心买入非核心,除非做防守。否则,也是不能正确识别如何持股核心。
因为
如果他还不是核心,能不能成为核心?也就是涨停板趋势做备选。
如果他是核心,依据是什么?关键价格在哪里盈亏比最好?如果是逆势,预期在哪?如果是顺势?预期又在哪?
如果他又不是核心了,依据是什么?量价坏了还是有新的核心出现?
超短如果要研究,其实也就是反复研究这样。这里有一个误区,核心不一定是人气最旺的,但一定是高度持续能力最强的,以及关键量价一定有非常强的承接表现的。人气旺是一把双刃剑。
量与价,对于做以换手为核心的模式来说,是一道高门槛。如果说安全系数,不断发展的量价合理的核心的安全系数,整体是大于板块倒逼为主的核心的安全系数。
吕师,开始干活了,信创大数据,应该是这波反弹核心
指数量能情绪首次共振,后面看持续性。核心两类,情绪和趋势,信创核心没机会,只能跟随拿赛道先上车。
彩虹此波断板情绪高度,情绪风向标,类似上一波的贵绳股份这种走法。
这种股每次指数起来,就有人做高度,连板全部板了,也没法买。因为类似南天信息这种,虽然带起了板块,但整体才首板,后面也买不到,所以有些做指数高度类的资金只能做彩虹。就是做共振辨识度。
有点类似前面的三维通信天顺股份贵绳股份传艺科技那样。
对应南天信息国脉科技彩虹股份宝馨科技。
至于这波是不是四月这波,还得看。先以九月那波为模板来看吧。
如果要做这波,一定要拉通看,真有行情,不差一两天,甚至一个星期。今天没进的资金多的很,着急啥
每个高手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模式,看个人理解力,列大对趋势的理解注定有自己的敏感性。
以前做轮动,最喜欢共振,最安全。但转做核心后,最喜欢的是做大小环境下,判断核心和核心的持续性。反而对是不是共振并不是那么在意。更在意的是有无大的行情,以及行情核心的持续参与机会。
比如过去一个月,只有到今天下午,才可以开始去观察,思考行情深度和参与方式。
前排买不到,换手继续有机会。前排筹码松,要看分歧承接情况,换手高度容易挂。
高度不代表持续性,做高度的技术理解其实非常高的,名牌的买点大多并不在高而在低,低的安全性保证需要理解力,转高的进攻开始更多是持有甚至不行就是兑现为主。
核心一定有高度,但高度不代表就是核心,前面都总结过,可以翻翻。方向是这样,千锤百炼理解力和细节吧。
共振的问题在于,资金来了,共振高潮了,共振后怎么办?
行情好没啥,行情不好,共振高潮后排兑现,前排早盘好板,下午筹码就松动了,隔日甚至溢价都没有。
个股持续性更多要靠自身素质,靠量价的合理发展往上走。自然强势生长。
如果核心是人气股,就得靠热点分歧一致转换节奏的抗跌和领涨出高度。
如果核心是趋势非人气,靠量价换手和优秀的主控,以及指数环境,照样可以走出很高的高度。
所以,共振人气爆量名牌高度这些特征都是双刃剑,要看怎么理解怎么用。
每一次指数起码稳住行情,都有一堆翻几倍的,少则也是翻倍的主线牛股,只要不瞎折腾瞎切换,无非就是赚多赚少。
每一次指数杀跌周期,都有一堆高点下来打折一半的个股。都是需要回避的。
每一次以周为单位的情绪周期,都有起码一个情绪核心,翻倍很快的个股。
但真正的问题点,仍然还是这几个问题,顺势,核心,持股的理解,也是个股强势生长规律的理解。
如果说大局观,这些都是大局观。如果说技术,识别和做好核心需要的技术,比做切换难多了。
每个人的理解标准不同吧,这才一天,看的出来毛线。
这里不应该过多纠结走的程度到底是以周为单位下跌的反抽还是以月为单位的反弹,毕竟行情是走出来的。
既然情绪量能开始有了,资金开始流入,重点放在核心股的参与上才是正确的。如果指数又没了,核心股的量价一定会出问题,及时撤就行。
这里接下来如果出现较大的震荡也是正常的,今天强的太多,明天增量不跟又是分歧,也是观察的好机会,这里关键是震荡后往上还是往下。
乐观或着急都没用。
没啥说的啊,该总结的所有认知和操作都总结完毕了。
总结就一句,从昨天到今天,涨停板趋势核心,具有连板高度断板高度题材高度的核心股,盈亏比是相当高。
要回避不是题材核心,也不是换手核心的中位股。
要注意换手顺序。
接下来国脉,南天只要大分歧,其他换手核心都会承压。
这波整体情绪更强。所以就算情绪大分歧,这里应该也是反复,反复也是参与核心的好机会。低吸选手老师们还没上场呢?
还是那句话,行情来了,重点思考如何做好核心,规律无非还是前面那些规律。
做核心不要痴迷于纯高度,高度是一个考虑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核心量价发展的合理性。也就是你买入后,个股还有更大的空间预期和实现能力,这样的核心才有意义。
这样的操作,拉长看,才能持续。而不是行情好赚钱,行情反复又回去。
你要反复明白一句话,超短赚钱靠的是你,认知和操作体系,日积月累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是靠几天行情的赚亏与否。
假设你的体系很完善,那么好的行情会放大你的收益率,而不好的行情你又会回避这种不确定性,这样的反复才有意义。
所以,如果你不能在这几天的行情中赚钱,肯定是有问题。但也不用慌张,好好总结,尽快扭转这个局面。我说过,高手们很多都没进场,你慌啥?
如果行情持续一个月,你还不能赚钱,那么自己就要多总结了,肯定是自己的问题。
顺势如果做不好,心慌的话,一定是平时技术不到家,顺势好货抢的都是很快的,能让你舒服买到的,也赚不了多少钱。
记住,买核心,要么你拼的是理解力,核心分歧的时候,也就是资金还没来,但你判断资金一定来,那就在关键价格提前买,而且还可以低吸。
要么资金来了,就要拼手速,快速介入,板上你慢了根本买不到,让你买到不见得是好货。除了热门,类似双成科创这些,都是需要理解力的。
彩虹前面说过了。这种高度只会在行情非常好的时候,也就是大家都想做,但前排买不到,资金做的高度辨识度。
周五南天开了口,这里彩虹后面就是兑现,而不是买点。而彩虹后面再分歧,才会让南方有大的分歧。
南方本来就是大成交额,所以会吸引高标资金。
做高标换手核心,一定要把换手顺序搞清楚,不然很容易接盘。这是需要很好的理解力的,因为都是名牌,
核心进攻时面对前高,压力支撑位的表现,分时的表现。核心日k调整时,五日线,十日线附近的表现。
很多股,进攻时高点稳不住,或者放巨量,不稳。防守时,分时均线,五十日线,都稳不住,很难有作为。
这里需要反复去理解量价的配合,理解好了这是外在,内在比如主线板块自身逻辑,也有预期。
那么,核心其实低吸参与就足够了,不用什么打板确认,打板的更多是板块核心的首次确认。追涨的突破分时均线,回调的日k均线,反复去打磨。
如果分时日k量价都看不明白的,你不可能有多好的技术。
这里要回避已经大幅上涨的个股的顶部,以及非核心的技术分析,集中精力在主线的量价发展合理的还未大幅上涨的核心股上去分析好。
能够实现基于高度的核心,不一定是非常热门的名牌股,但一定是量价走势非常合理的股,都很稀缺。涨停板趋势非常关键。
看你自己的模式是啥?如果是做核心,又是顺势,不存在没有买点的问题。
核心无非是板块独立还是市场核心,买点无非是核心追,吸还是换的问题。
归结为一点,既要是核心,又还要有发展空间。
如果核心没有空间了,你买来做啥?接盘吗?吃鱼尾吗?如果核心还有空间,内在逻辑板块,外在量价承接,你的判断在哪里?
周五市场核心就是买不买南天,板块的双成,创业板辨识度科创。这些都是名牌。
关键是你的判断能力。这个能力绝不是等拉起来你反应过来去追,这样的出手点意义不大。
核心归结为,市场或板块绕不过去的点,你怎么判断空间和量价合理性,进而形成买卖点的策略。
一波行情里面。连板高度,断板高度,题材高度,规律都是一样的。
连板高度加强,有利于换手或题材高度。但后面的如果通杀,连板不可能有高度。
反之,国脉松动,南天肯定要承压,南天松动,彩虹竞业达都会承压。这里大概率是后者先掉队,少数时候,市场换手核心会走分歧换手再强。
比如这里如果指数与情绪都分歧后再起,那么形成新的一波,那么依然会有新的连板和换手核心,换手核心也会可能是前面的换手核心比如南天再走起来,不一定是国脉。要看市场怎么选。
这些规律,前面都总结过了。五到九月初这些规律都反复被利用。而九月整月,指数,量,换手高度都是被按,所以连板也没有高度。所以才有那么多休息时间。
对于彩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逻辑内核,就是情绪投机,也就是泡沫。泡沫越大,行情越好。泡沫破灭,要小心前排补跌。补跌跌不动,可能再起。
这不都是规律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做的是涨停板趋势下,量价发展的合理性,有指数有量有情绪,高度走不动,一定会有新的核心出来,高度调整不弱,还可能再起二波。
这个合理性是来自于主线的补涨,还是来自于其他分支,甚至于新的主线,或者是原有高度的二波,都有可能。
怎么去应对这种盘面,核心就是看市场的选择。
想透为什么?这是做高标的关键问题之一。
高标核心两类,一类是以情绪周期为主的,以两三天和周周为单位的,以持续的连板和断板高度为主。
另外一类是以日k持续性为主的,并不以情绪周期为主。
两者的结合体,就是情绪高标的多波高度。
两者的分离,就是情绪核心,与趋势核心的区别。也是情绪资金与趋势资金的区别。
相同点,顺势,核心,持股。
行情好,核心效率很高,不只是主板,创业板的效率更高。
这些都是行情赋予的,也是指数和量能情绪赋予的,与九月天壤之别。
你就记住一句就行了,顺势,核心,持股。其他任何的认知,都为如何做好核心服务。行情好,核心并发。行情不好,核心活口。
炒作手法没变过。
结构就看做同类型联动集合体,进而推测潜在买卖盘的态度。
周期就是时间为主的赚亏效应的更替。可大可小可长可短。
级别,没空间预期的就不要搞了。
超短不能在核心上赚钱,基本也不可能赚钱。核心才能出效率。
核心的效率也就是高度是行情所赋予的,行情好,核心高度高,利润高。行情不好,核心没有持续高度,或者很快调整,都不会有效率。
这几天的反弹行情,指数量能情绪共振,这种一年也只有少数时候有。一半时间是震荡。其他时候是下跌。
满地找核心,南天,科创,这些都是给够了机会。其他板块核心,换手差不多,就有资金点火,拼的就是正常的理解力。从信创到医药到教育,炒开会预期。
机会遍地。只是你上车核心后,不愿切换,目送而已。
核心如果是起码一个板块核心,什么逻辑都名牌,你就琢磨好量价走势,拿好不用折腾,但要会看会计算,每天的量价怎么换的,琢磨好资金的态度,这些是基本功。如果换的不及预期要先出,走势回来再买回。
起码趋势核心不应该有更强的存在,情绪核心这边分歧不受影响。
看你懂得起不。
近期的几个核心,我都有。
还好,过去半年正反的反复总结沉淀,现在心静如水。
不管他什么行情特点,无非就是行情不好空仓看,行情震荡做核心活口,行情好做核心并发。
市场或板块如果一定要打高度而不是高度难以继续,绕不过去的核心股,我必捧场。
我现在逐渐明白为什么到一定层度,话少了。
因为认知和操作体系足够覆盖不同行情特点
就没啥说的了。
有行情核心就做,没有就等,做错了走坏了就扔,对了就持。
并不存在犹豫徘徊迷茫。
平静如水。
我现在的看盘界面,这是我比较满意的界面。有时没啥做的,就手机看看,足够了。
涨停板趋势,板块核心,分时日k量价,所有的整体判断和个股判断都在此。与判断没啥主要关系的都扔掉。尤其是涨速榜这些,降低干扰。
买入确认只看分时量价,不看十档和委托也不看盘口。
做核心,操作频率很低。买入的股,很多都是分时则低点买。判断这个方向个股大概率持续,走势合理,能成为核心或核心还能继续。
主要就看这个,机会也在这里面选。从一进二到断板趋势到连板,选走势合理有预期的核心做。
预期核心加走势换手,每日的目标机会其实寥寥无几。因为绝大多数竞争者,要么开盘被淘汰,要么被压制,要么换手不行。
奥秘也就在于此,不跟风,不做纯首板,不做轮动,不做脉冲。
抓住这样的机会足够了。
行情好,胜率和盈亏比都很高。量价的突破是解决我最后一公里的核心环节。
量价走势的合理性才是关键,脉冲卡位强度都不是关键,因为纯情绪脉冲很容易一阵风,就算当天很硬,隔日可能溢价都没有。
而上车核心持股为主,是不是核心以及还有没有空间?比强度这样问题重要多了。
那就还要补课,认识如果足够,操作跟不上,那就是心态的问题。心态问题其实很简单。
行情好,只要有一半把握就择机上车,成本追求尽量低,反应慢了追到板上也要上。因为错过了很麻烦,尤其是启动板排板不一定排的到。你买其他没有这个好。
如果他不是核心了,同级别有更好的,或者价格预期不高,择机早点走,不要脱离带水。
选股要硬,操作也要硬。
没放量,没下水,中国软件这些都没大跌,就是持股为主,不卖不买。
今天开盘直接出了科创信息,提走四十个点,比主板效率高。一进二均线吸,今天竞价弱,直接走。其他核心都还强,继续持股为主。
接下来主要是高标大分歧何时到来的问题,高标核心要么持股,要么卖。新开方向以低位核心为主,趋势为主。而回避情绪高位。
直到高标情绪大分歧亏钱效应释放完毕,再拉通量价看市场选择。
这就是接下来的策略。
走势在先还是行情在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势的合理性。
举个例子,如果大家都想做,一定会买,那么买谁最可能有空间,这就是出手的先决条件。类似九月,行情不好,大家都不想做,那么选谁亏的最少么?那还不如休息。
核心的效率是行情赋予的,既然有了行情,下手就要硬,不然前面几个月的沉淀就白沉淀了。
与以往操作最大的不同是核心朦胧期就会进入,只要买对持股肯定没有问题,核心预期高度实现的差不多就撤,不去做涨了一大波的顶部的反复和徘徊。
因为强股顶部的徘徊大多已经是旧势,此时就算旧势继续反包走,也比不了新势核心的强。这也是以前反复总结过的。
有一种核心例外,就是趋势多波。这种需要在每次情绪周期转换后,拉通看市场选择谁,是高位的继续,还是新方向的起来。
所以,判断市场的选择很重要。
你看的这些我都不看,自己琢磨。
量大不代表价格能持续。
价格持续,量不一定大。
量小也不代表价格能持续。
不看量比,就看分时量价,琢磨合理性否。买卖力道只有涨停板要看筹码稳定性。个股k线没有设置,就看日k,算关键价格。有些股一突破高点稳不住,日内甚至隔日就是杀。所以要提前想算好。